80年代后,世界斑岩型铜矿的找矿仍有不断发现,如智利埃斯康迪达(Escondida)印度马兰杰坎德(Malanjkhand)菲律宾勒班陀(Lepanto)“远东南”(FSE)特大型—大型斑岩铜矿床和富金铜矿床。我国的斑岩型铜矿找矿虽有所进展,如长江中下游某些矽卡岩铜矿床中伴有斑岩型铜矿化,构成多位一体矿床,或成矿系列。但总的说来,没有发现规模大、条件好的可供建设的斑岩铜矿床。就是原已勘查的一些大型斑岩型铜矿也尚未计划上马,究其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的斑岩铜矿品位低。例如江西德兴铜厂铜平均品位0.454%,富家坞含铜平均品位0.501%;朱砂红铜平均品位0.423%;黑龙江多宝山铜矿铜平均品位为0.47%;内蒙乌奴克吐山铜矿铜平均品位0.46%;西藏玉龙铜矿铜品位0.543%~4.22%;马拉松多铜矿铜平均品位0.36%;多霞松多铜矿铜平均品位0.36%。此外,不少的斑岩型铜矿床由于气候、地形等条件差,尚难利用。
2斑岩型铜矿的富矿
综上可知,斑岩型铜矿的开发程度受其矿床质量制约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斑岩铜矿床有否富矿存在具有重要意义,是决定能否建设上马的关键。
(1)就斑岩铜矿成矿带的一些大型—特大型斑岩铜矿床,在矿体形成后,常形成较厚大的氧化带,构成一定厚度和规模的铜矿次生富集带(见表)。矿床氧化带一般较发育,尤其次生富集带厚度大,铜品位一般较高1%~2%,且都为矿山首产的地段。
邱竹贤我国最著名的有色金属冶金专家,一生从事铝冶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。是我国著名冶金教育学家、有色金属冶金专家、工程院院士、东北大学教授,被誉为“铝材之父”。
作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,邱竹贤在铝工业界所做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。他在知识的进步,技术的推广,科研的进步等方面贡献着他全部的能量。
1981年开始,邱竹贤开始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,这么多年,培养了数十名硕士、博士毕业生。值得称赞的是,在忙碌的工作教学中,邱竹贤还书写了多篇论著和科学论文,比如《专业轻金属冶金学——电冶铝》、《铝冶金学——铝电解》、《氟化镁对于冶电解过程的影响》等。
文章来源:《世界有色金属》 网址: http://www.sjysjs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2/1501.html
世界有色金属投稿 | 世界有色金属编辑部| 世界有色金属版面费 | 世界有色金属论文发表 | 世界有色金属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世界有色金属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