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废旧聚苯乙烯制备应用型有色聚合物研究

来源:世界有色金属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24
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
【关键词】

【摘要】1 前言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(简称PS)年产量巨大,为日常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,其废旧品对生活环境亦造成了巨大压力。如何合理有效地回收利用废旧聚苯乙烯,己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

1 前言

聚苯乙烯泡沫塑料(简称PS)年产量巨大,为日常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,其废旧品对生活环境亦造成了巨大压力。如何合理有效地回收利用废旧聚苯乙烯,己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;而采用化学改性法将WPS转化成高附加值产品,是废旧聚苯乙烯资源化研究的重点[1]。程新建[2]和陈盛明[3]等人利用废旧聚苯乙烯,以二氯甲烷为溶剂、还原铁粉为催化剂合成了阻燃剂溴代聚苯乙烯(BPS)。陈米宋等[4]将WPS经硝化、胺化及季胺化反应,得到PS亚甲基二甲胺氯化胺新型阳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。本研究以废旧聚苯乙烯为原料,采用后功能化方法,制备有色聚苯乙烯偶氮聚合物,为废旧聚苯乙烯的资源化利用寻找一条新途径。

2 实验

2.1 试剂与仪器

试剂:废旧聚苯乙烯泡沫(电器外包装),浓硫酸(98%),浓硝酸(65%),二水合氯化亚锡,浓盐酸(36 %),亚硝酸钠,β-萘酚,甲苯,1,2-二氯乙烷 ,三氯甲烷,N,N-二甲基甲酰胺,乙醇。

仪器:分析天平,数显恒温水浴锅,多功能电动搅拌器,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,傅立叶红外仪,双光束紫外-可见光光度计。

2.2 聚苯乙烯偶氮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测试

(1)硝基聚苯乙烯的合成,参照相关文献[5]。

(2)氨基聚苯乙烯的合成,参照相关文献[6]。

(3)聚苯乙烯盐酸重氮盐的合成[5]。称取1.0 g氨基聚苯乙烯于50 mL的三口烧瓶中,加入20 mL水使其溶解。向烧瓶中加入2.8 mL 36 %浓盐酸,搅拌使溶液澄清,用冰水浴冷却到0~5℃。称取1.2 g亚硝酸钠溶于10 mL水中,用恒压滴液漏斗逐滴加到三口烧瓶中,并剧烈搅拌。反应体系在冰水浴下搅拌 6 h。反应结束后,快速抽滤,得下层澄清滤液约30 mL,保存于冰箱中,用于下一步偶合反应。

图1 聚苯乙烯偶氮聚合物的合成路线

(4)聚苯乙烯偶氮聚合物的合成。量取6 mL上一步反应制备的重氮盐溶液于50 mL的三口烧瓶中,冰水浴中冷却。称取0.9 g β-萘酚与1.0 g无水碳酸钠、10 mL水混合,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,用冰水浴冷却到0~5℃,然后再将上述溶液用恒压滴液漏斗逐滴加入到重氮盐溶液中,并不断搅拌,溶液由无色透明变成红棕色最后成蓝紫色。保持反应温度低于5℃,搅拌10 h。然后将反应体系水浴升温至40℃,再搅拌5 h。反应结束后,过滤,用水洗涤滤饼,产品经三氯甲烷/乙醇溶解—沉淀提纯,干燥得蓝紫色固体0.3 g。

(5)硝基聚苯乙烯的紫外-可见光谱测试。不同反应时段取出的硝化产物经乙醇重沉淀并干燥后,用分析天平称取不同反应时间的聚苯乙烯的硝化产物各0.03 g于3支试管中,并编号做标记。用适量三氯甲烷将硝化聚苯乙烯溶解并稀释,配制成最终浓度3×10-5 g/mL,将该溶液用作紫外-可见光谱测试。

3 结果与讨论

3.1 聚苯乙烯硝化反应

关于聚苯乙烯的硝化反应有过很多报道[5,7],本实验采用甲苯为硝化反应的溶剂,甲苯对聚苯乙烯和硝化产物都有良好的溶解性,而与所用的混酸不互溶。在剧烈搅拌下分为两相,反应混合物形成微乳液[8]。此外,本实验还采用了1,2-二氯甲烷为此硝化反应的溶剂,实验中我们发现,原料PS在1,2-二氯甲烷中的溶解性很好,但随着反应进行,反应液中开始出现黄色絮状物,不利于后续反应的进行。将此黄色絮状物取出,发现其不溶于DMF等常用有机溶剂,此黄色絮状物为交联产物,由此推断,1,2-二氯甲烷不是此反应的合适溶剂。

3.2 重氮化反应影响因素

3.2.1 盐酸用量

从反应式可知酸的理论用量为2 mol,重氮化时实际上用酸量会过量很多,达3 mol,反应结束时介质应呈强酸性(pH值约为3)。反应时若酸用量不足,生成的重氮盐容易和未反应的芳胺偶合,生成重氮氨基化合物。生成重氮氨基化合物的反应式为:

此反应为自身偶合反应,不可逆,一旦重氮氨基物生成,即使补加酸液也无法使重氮氨基物转变为重氮盐,使得重氮盐的产率降低。另外,在酸量不足的情况下,重氮盐容易分解,温度越高,分解速度越快。

3.2.2 亚硝酸用量

重氮化反应进行过程中需保持亚硝酸稍过量,否则也会引起自我偶合反应。重氮化反应速度是由加入亚硝酸钠溶液的速度来控制,需保持一定的加料速度;过慢,则来不及作用的芳胺会和重氮盐作用发生自身偶合反应。

文章来源:《世界有色金属》 网址: http://www.sjysjs.cn/qikandaodu/2021/0524/1078.html

上一篇:年中国原铝产量万
下一篇:没有了

世界有色金属投稿 | 世界有色金属编辑部| 世界有色金属版面费 | 世界有色金属论文发表 | 世界有色金属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世界有色金属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